发布日期:2025-03-06 15:14 点击次数:138
陈明仁的经历很特殊。
大半辈子都是国民党人,可最后又看清了革命的道路,给我们开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如何对待他,主席也觉得十分困难:“别人和我们谈条件,这就很好办,你没有讲条件,我们反而难办。”
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奋斗大半辈子的国民党?而最终他的结局又是如何?
毛泽东与陈明仁
一、弃笔从戎
陈明仁是湖南人,他的家庭算不上多好,却也不至于穷得吃不起饭。
在那个年代,他顺利读完了小学、初中,算是十分幸运的事情了。
毕业后,他回乡当了一位教书先生,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可是他并不甘心如此一生。
1924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他的心中也燃起了一份救国存亡的梦来。
不顾家人的反对,他毅然选择考入了当时的陆军学校,不久后就转入黄埔军校,成了当时的一期生。
但在学校期间,陈明仁的生活是十分不如意的,他与当时的监生周贯虹关系很差,两人甚至可以说是死对头一样的关系。
相互看不顺眼,可对方又“身居高位”,至少拿捏一个学生是很轻松的事情,所以在黄埔军校期间,陈明仁没少吃苦头。
为了对抗他,陈明仁时常号召一些较为激进的学生共同对抗他。
不畏强权,富有领导力,这似乎是陈明仁与生俱来的特质。
所以在毕业后,他的机会很快到来了。
1925年,他随军东征,在与陈炯明的战斗中,仅靠一个排就冲垮了敌方的一个营,直接被委以重任。
当即升为连长,最关键的是,那时候的他还是抱病出征的!
其卓绝才能可见一斑。
惠州战役,他率队冲锋,第一个登上牌楼,拿下了先登之功!
蒋介石当晚命令全体官兵对他举枪示敬,陈明仁也火速升为营长。
正是这一役,让他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在他看来,陈明仁是一匹有勇气、有能力的“良驹”,只是性子酷烈,与他打交道的长官基本都是怨言满满。
当然,也正是要有些不一样,才能配得上“良驹”一词,后续的蒋介石时常对陈明仁委以重任,同时又不忘敲打、驯服他。
在立下显赫战功的同时,陈明仁也时常需要回到学校中“回炉重造”,算是挫一挫他的锐气,防止他过分目中无人。
但终究,蒋介石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两人缝隙
初期,陈与蒋的关系算是很不错的,蒋赏识他的能力,却又不是他的直接上属,不少“糟心事”传不到他的耳中。
而陈明仁对蒋的观感也不错,觉得自己能得到军中大领导的青睐是一种幸运,更是自己能力的一种象征。
至于所谓的桀骜不驯,反正只是对他的直接领导而言。
两人因此一度相安无事,陈明仁甚至有次还对蒋介石立下军令状。
用一支杂牌军打出了显赫功绩,在庐山战役中打出了风采,这就使得蒋介石更看重他了,职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结果,陈明仁与蒋介石近了,他的臭脾气也终于让蒋直接遇上。
40年代,他就有次正面顶撞了蒋介石,导致蒋的嫡系陈诚对他十分厌恶。
若非其他人的出面调停,或许陈明仁早就被夺了军权了。
结果到了1941年,陈明仁又一次顶撞了蒋。
当时的蒋介石夫妇恰好经过陈明仁的部队,兴致来了便准备去看一看这位爱将。
谁料过去一看,不少陈明仁手底下的人的衣服都极为破旧,甚至有不少缝缝补补的现象。
此情此景,气得蒋介石大为震怒,认为陈明仁的士兵“有辱国体”,被人看到了,还以为是叫花子不成!
可陈明仁的脾气却也上来了,直接痛斥蒋介石。
这些衣服,当初发下来什么样,现在就是什么样!他陈明仁可没从中动一点手脚!
至于为什么这么破?
他也是冷笑一声,嘲讽蒋介石政府发下来的衣服就是这种质量!本来穿不了一周就会烂掉了!
毫无疑问,蒋介石当即勃然大怒,甚至要立刻处置他。
稍后冷静下来,选择给了他一个台阶,表示稍后让他去一趟重庆,意思意思也就过去了。
谁料陈明仁才不给蒋介石面子,当即对着桌子一扔勋章,表示这将领他不当了!气的蒋介石七窍生烟!
个性,或许就是他身上最大的特点,但一而再再而三,蒋也终于忍不了,直接明升暗降,给他穿了小鞋。
只不过,后续战事吃紧,这位猛人又被急令调回前线。
对陈明仁,蒋介石可谓是又爱又恨。
陈明仁与家人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仁算是蒋留在内地的最后一支大旗了。
可因为北平和平解放在先,这位将领的心中也生出了不一样的想法。
纵观历史,陈明仁对我党的出手不多,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和日寇作战,是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努力。
与我党虽然不走在一条路上,但双方的理念相同。
所以,陈明仁其实是很反对内战的,认为此举对国家的未来不利。
而北平的和平解放,更是给了他一剂强心针,一上任就开始暗中思索和平解放一事。
在一系列复杂的安排下,长沙依然是顺利和平解放,陈明仁的功绩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
长沙解放
毕竟那时候的国民党内部军心复杂,还有不少人是效忠蒋介石的,如何说服这些人,但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陈明仁虽然是一军之长,但他也只是一人而已,一旦军长叛变的消息传出,手底下的7万人瞬间都会变成他的索命鬼。
陈明仁 右二
幸运的是,陈明仁是一个极有能耐的人,在他的帮助下,我党顺利接收了湖南地区,中国人民少流了一次血。
但在后续的处置上,不少人却犯了难处——陈明仁此人在投降之时没提任何个人待遇,只请求了我党一件事。
他希望能保留这7万人的建制,说白了,就是为手底下的士兵谋一份去处。
如此大公无私,毛主席自然是立刻答应。
但所谓没有条件才是最困难的条件,陈明仁不提,难道我党真能不给吗?
最终,陈明仁在1955年授勋之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算是极少数的被授勋国民党将领之一。
如此也可以见得,陈明仁的贡献是多么突出了。
说到底,无论站在哪一边,只要做的事情是对新中国有利的,我们都应该铭记。